来源:足球即时比分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7日
足球即时比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提升经济实力,构建和谐西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十五”回顾与“十一五”面临的形势环境
(一)“十五”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坚持“一主三化”的发展方针,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全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6亿元,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7%,比“九五”时期增幅提高8.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00元,约合666美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35美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年均增长39.7%,五年累计完成25亿元;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408万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亿元,年均增长7%。
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44:18:38 调整到28 :33 :39。其中第二产业比例五年间提高15 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迅猛,200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8.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7.8%,年均增长32.8%。
2、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1亿元,年均增长23.5%;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3.72亿元,年均增长25.7%;五年间,工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15亿元,建设项目300多项。2005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50户,比“九五”期末增加39户,完成产值8亿元,年均增长46.1%。涌现出铁岭隆达制铁有限公司、辽宁美麟集团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和金丹药业公司、天宏药业公司、天德制药厂、辽宁鹿源有限公司等GMP达标企业。
3、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7亿元,年均增长10.5%,其中畜牧业产值达到6.9亿元,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50.4%。粮食与非粮作物种植比例达到7 :3 ,粮食产量32万吨。瓜菜发展到9.8万亩,其中蔬菜保护地面积1.8万亩,种植烟叶2.52万亩,中草药8765亩。鹿、牛、禽饲养量分别达到5.4万只、19.5万头和710万只。柞蚕放养4760把,产量2876吨。全县绿色食品标识认证达7个,无公害食品认证达11个。农业产业化逐步推进,初步建成了肉鹅、肉牛及鹿等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发展到33家,实现产值3.7亿元,农产品加工量达到14万吨。
“十五”期间,全县贫困状况有较大改观。五年来共投入扶贫资金3000万元,对48个村进行开发式扶贫,使4.7万贫困农民实现脱贫。
4、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五年间,拆迁县城棚户区面积14.5万平方米,新开发商住房面积73万平方米,建成改造18个物业住宅小区;完成城区街路改造总长度29公里,总面积33.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7.6平方米;建成中心广场、北山广场、滨河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面积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面积88.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平方米,分别比“九五” 期末增加53.6万平方米和3.2平方米。实施了郜家店镇、振兴镇、凉泉镇等小城镇建设工程,城镇的辐射作用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实施了辽开线、大肇线、柏太线、郜兴线等公路建设工程。到2005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875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172公里,其中县级以上公路315公里,增加39公里。累计完成村村通油路里程128.8公里。建成了交换程控化、城乡一体化的通信网络,建成移动、联通通讯基站70个,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分别达到5万门和10万门,固定电话人均占有率达14.5%,移动通讯辐射面达90%;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施了城市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工程,电力网络日益完善;实施了城区供水一期工程,完成了东辽河防洪一期工程和寇河城区段治理工程。
5、“生态立县”效果明显。“十五”期间,完成植树造林3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6%;蚕场补植29万亩,中刈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4.3万亩,治理度达到45%;实施封山禁牧工程,完成封山育林43万亩;完成了标准高、质量好、效益突出的小流域工程82项;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完成土地整治面积1万亩。对城区内的水泥厂等污染企业进行搬迁和环保改造,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6、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十五”期间,全县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显著,免征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税,农民年减负总额3133万元,人均减负114元;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改制面达90%,安置下岗和并轨职工1.17万人;实施了政府机构和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实现了“精兵简政”的目标,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对外开放有新的进展。2005年,完成招商引资7.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额21亿元,建设项目875个。外贸出口企业达到20家,“三资”企业10家。五年累计引进境外资金985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1560万美元,劳务输出300人。
7、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共组织实施了75项科研项目,获得市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丰杂三号”柞蚕母种选育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林蛙精深加工和梅花鹿人工授精配套技术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新发展高新企业5户,到2005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4亿元,年均增长20%;“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教育布局得到调整,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间,完成学校危房改造面积6万平方米,建成了17所中小学教学楼,县城内学校实现楼房化。西丰高中被确定为省示范高中,职教中心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4876人。
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事业蓬勃发展。到“十五”期末,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2‰,人口总量达到34.45万人,并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建成了贯通全县城乡的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工程,入户率达到78.3%;扩建了县中心医院,建成了疾病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业务楼,全县农村甲级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2%,防治病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十五”期末,全县参加各种保险人数达到5.6万人;五年间,安置就业和再就业27228人。
城乡群众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0元,年均分别增长13.5 %和11.7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分别达到14.7平方米和20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8.2平方米和7平方米。
总之,“十五”期间,全县干部群众知难而进,努力奋斗,使经济发展更加活跃,社会发展日趋和谐,发展基础坚实稳定。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环境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面临的形势与环境,是明确“十一五”时期发展方向的重要前提。我们只有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1、有利条件??
一是“十五”期间积累的诸多发展经验和较雄厚物质条件以及形成的人心向上,追求大发展的赶超意识,为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区域特色资源与环境优势为发展足球即时比分:、主导产业及产业链条和集群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三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和大沈阳经济圈的推进等诸多政策的实施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四是全球化、国际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为我们参与国内外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了中国竞彩网的机会。
2、制约因素
一是经济总量弱小,财政仍十分困难,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全县总体水平处于贫困状态。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分别相差1040美元、1658美元和395美元;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横向比较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赶超发达地区有较大难度。
二是由于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限制,内外部环境尚不完善,改革开放领域不宽,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以及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依然突出,使我县发展受外部要素流入难与自我发展能力弱双重因素制约。
三是县域内资源对快速发展经济的支持能力有限。人才短缺,并且流失较大,导致科技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将会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快速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条件尚未成熟。
四是我县作为农业地区,一直以来,产业结构不优。雨养农业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精品农业尚未形成;二、三产业“升温”不快,工业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生存、发展、创新和竞争能力较弱。第三产业的层次依然较低,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基础还很薄弱,大流通环境尚未形成;加之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就业能力基础薄弱,就业渠道不宽,将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明晰“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是关系未来五年发展能否实现新的突破、新的跨越的先决条件。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思想解放、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依托资源、做大足球即时比分:、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民营兴县、流通富县”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三化”进程,切实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三个转变”,推动西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前进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目标:实现“倍增计划”,跨越式前进。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28.9%,人均达到2330美元。
结构调整目标: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优化的产业结构。县域工业化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一批规模经济增长点。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18:42:40。
财政金融目标:构筑强有力的财源体系,收入大幅度攀升,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税收收入完成3.1亿元,年均增长3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二番的目标,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32%;构建稳定灵活的金融体系,金融支持力提升,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4%,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5%。
投资消费目标:多元化投资体系构筑完成,消费领域拓宽,消费水平提高。“十一五”期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亿元,年均增长29.9%,五年累计达到10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3.5%。
对外经济目标: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出口创汇总额达到17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招商引资总额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29.3%;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720万美元,年均增长30%。
生态环境目标: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森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工业“三废”达标排放率达到96%,达到国家标准。
居民生活目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更加殷实,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0元,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年均增长16.4%。
人口发展目标:人口总量保持平衡,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全县人口总数34.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左右。
保障及就业目标: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各种保障人数达到10万人;健全多方位的就业体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社会环境目标:社会治安和生产安全状况良好,社会诚信、和谐,人们的精神风貌、文化、道德意识达到较高水平,政治更加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蓬勃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主要建设任务
未来五年,全县要根据西丰资源条件与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场供给与需求演变趋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惠及城乡的产业基础、环境基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切入点,十分注重发展的长期性和社会稳定性,抢抓机遇,抢占制高点,大气魄谋划,大手笔描绘,高起点建设,着重完成12项建设任务。
(一)建设城镇群,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县城为中心,以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联动,统筹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步伐。着力实施“一带两翼”城镇建设工程,即以“辽开线”为轴,建设西起郜家店镇东至安民镇的小城镇带,并以此为辐射,构筑南北两翼协调发展的城镇群。“十一五”期末,形成以产业为支撑,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城镇网络体系,为实现产业集聚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中发挥纽带作用。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建设,全县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2%。
1、建设县城
“十一五”期间,坚持经营城市和营销城市的理念,按照“以地建城、以地养城、围城兴业、建管结合”的建设思路,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主攻方向,集聚财力物力建设县城,使其成为具有北方特色的山水园林之城和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铁岭市副中心城市,打造小区域经济增长极。
做大县城规模,增强辐射力。以六安新区开发建设为中心,推进县城新区开发建设。以公益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新区吸引力,重点建设电业大厦、新区医院、新区学校及幼儿园、政府办公楼等公益性项目,并以此带动六安新区商住区开发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12亿元,新建六安农民新村等建筑群80万平方米。以旧城区改造为中心,推进老城区功能升级。五年间,投资8亿元,改造7处棚户区,新建商住房面积50万平方米。
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十一五”期间,投资2.5亿元,实施六安新区道路、供水、供热、排水、供电等工程,促进新区的建设步伐。投资3200万元,实施旧城区街路拓宽改造、供排水等工程。积极筹建煤层气引进工程,抓好城西供热站、寇河公园二期工程和北山环山公路工程等项目建设。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建设,到2010年,县城供热总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面积13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人。
2、建设农村小城镇
大力扶持发展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集聚人口,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建设郜家店镇、平岗镇、振兴镇、凉泉镇、安民镇、房木镇、天德镇等7个中心小城镇,实现小区域产业、人流的规模集聚,支持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明确小城镇功能定位,建设各具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性小城镇。“十一五”期间,把郜家店镇、平岗镇建成交通枢纽和集贸型城镇;把安民镇建成工矿型城镇;把振兴镇、凉泉镇建成旅游型城镇;把房木镇和天德镇建成产业开发型城镇。到2010年,农村小城镇建成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达到5万人。
(二)培育工业产业集群,提高工业化水平
以建设辽开线工业走廊为突破口,建立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辅助的分工协作的产业群体,重点建设一个基地和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工业强力增长极。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6.4%;工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41.3%,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1.8%。一个基地和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实现产值8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
1、构筑合理的工业发展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多元投入”的原则,以郜家店镇工业园区、西丰镇工业园区、更刻工业园区、安民镇工业园区四个工业园区为主体,建设以“辽开线”为轴,贯通东西15平方公里的“辽开线工业走廊”,并以此为中心,形成辐射南北两翼、互为支持的工业产业布局。完善“走廊”内的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建设道路、供电等设施,达到“四通一平”,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载体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平台。到2010年,入驻企业达到170户,实现产值8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8%。
2、建设一个基地和四大产业集群
(1)冶金铸造和机械加工业基地
依托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铁岭隆达制铁有限公司和安民宏运铁矿厂发展冶金铸造业。“十一五”期间,完成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西丰铸造分公司6万吨铸件建设项目;完成铁岭隆达制铁有限公司4万吨树脂砂铸件自动化生产线一期工程和5万吨自动化生产线二期工程,形成10万吨铸件生产能力。大力拓展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向机械加工领域延伸,积极发展建设机械加工等配套产业,形成集采矿、冶炼、铸造、精深机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力争用五年时间,初步建成冶金铸造和机械加工基地,年实现产值28亿元。
(2)医药保健品产业集群
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现有的医药企业基础为基础,大力发展医药工业,重点抓好金丹药业公司、天宏药业公司和天德制药厂等企业扩建改造。以鹿茸、柞蚕、林蛙等特色资源为依托发展保健品加工业,重点抓好辽宁宏宇公司、辽宁鹿源公司、吉达公司神虫葆真酒厂、隆丰野鹿王酒厂等企业扩建改造。到2010年,医药保健品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8亿元。
(3)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依托柞蚕资源,大力发展以柞蚕丝系列产品为重点的服装加工业。合理整合县域内生产要素,带动地方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塑造以“天然”为主题的西丰服装纺织工业和产品的形象。重点建设辽宁美麟集团的高档绢丝混纺项目,抓好立信毛衫厂、西丰镇第一服装厂、足球即时比分易兴丝绵厂等企业扩建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国内外市场。到2010年,纺织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7亿元。
(4)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依托石灰石、陶瓷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的有利条件,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建设年产100万吨水泥制品的石灰石开发项目,达到200万吨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华艺瓷制品公司地板砖生产线、10万吨陶瓷土矿开采与精选项目和30万立方米的花岗岩石材开发等项目,大力发展轻体环保空心砖、新型保温材料等项目。到2010年,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亿元。
(5)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依托绿色粮食作物、蔬菜等资源,建设丰禾米业有限公司绿色有机米加工项目、北方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以及纯净蔬菜加工项目,绿色有机米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大豆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蔬菜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依托肉牛育肥,发展壮大中敖西丰清真食品公司,年加工肉牛能力3万头;依托发展肉鹅,建设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和玉辉鹅业有限公司的肉鹅深加工项目,年加工肉鹅能力达到100万只;依托水果、山野菜等资源,建设“123”苹果深加工、山野菜及野生菌加工、榛子加工、食用菌加工等项目。到2010年,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5亿元。
3、发展规模企业,争创工业品牌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改造、嫁接改造等措施,推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规模效益,快速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到2010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50户,实现总产值55亿元,年均增长47.1%;增加值达到12.4亿元,年均增长50.6%;超百万元纳税企业达到50户以上。加强工业品牌建设,提高工业产品竞争力。到2010年,实现国家级名牌产品零的突破,争创省级名牌产品6个,争创市级名牌产品15个。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坚持以工谋农的发展理念,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经济的新飞跃。到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年均增长18%;农业增加值11.9亿元,年均增长18%。
1、农业产业调整方向
从增强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出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重点做大做强鹿、牛、林三个主导产业,做深做精蚕、烟、肉鹅、果、菜、蛙、药、榛八个足球即时比分:。突出发展畜牧业,五年间,建设村外畜牧小区90个,发展饲养大户800户,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9亿元,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60.7%。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30万吨左右。加快发展瓜菜、烟叶、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到2010年,粮食与非粮食作物比例达到5:5。
2、农业产业化
“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高效运行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到2010年,全县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8家,使其中10个企业的产值超过亿元。到2010年,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产值达到30亿元,农产品综合加工量达到25万吨,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70%,精深加工率达到30%,带动农户5万户,农民人均收入源于产业化各项环节的收入达到3000元。
3、农产品生产基地
结合北部果菜,中西部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南部林特产品、药材和烤烟,东部牧业开发四大区域产业布局,重点建设10 大优势农产品基地,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一是梅花鹿饲养基地。巩固国营、集体鹿场的发展基础,发挥其管理、良种繁育等示范作用,重点建设农户鹿场,“十一五”期间发展农户中小型鹿场3000个,带动农户5000户。全县梅花鹿饲养量达到12万只,使足球即时比分成为全国的“西丰梅花鹿”饲养基地县和良种繁育基地县。二是黄牛饲养基地。重点抓好5万头优质肉牛育肥基地、10万头母牛繁育基地建设,到2010年饲养量达到34万头。三是柞蚕放养及榛子生产基地。加强蚕场补植和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和质量。生产规模控制在50万亩以内,放养把数保持在5000把。五年间,新建设标准榛子园5万亩,到2010年,全县标准榛子园达到12万亩。四是烟草生产基地。到2010年,烟草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五是林蛙饲养基地。加快林蛙半人工、全人工养殖技术推广,扩大林蛙养殖规模。2010年,年产商品林蛙1000万只。六是肉鹅饲养基地。“十一五”期间,建设50个种鹅饲养场,到2010年饲养量达到200万只。七是水果生产基地。五年间新发展果树8万亩,到2010年,全县果树总面积18万亩。八是绿色食品粮豆生产基地。五年间发展优质大豆5万亩,发展绿色稻米5万亩,带动农户2万户。九是绿色食品瓜菜生产基地。五年间,新发展保护地蔬菜2万亩,新发展冷棚甜瓜1万亩。到2010年,全县瓜菜总面积20万亩,产量达到7亿公斤。十是中药材生产基地。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搞好林下参、细辛、五味子等中药材开发。到2010年,全县野生药材管护和人工栽植面积达到20万亩。
在强化基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绿色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努力培育农产品名牌和地域品牌。“十一五”期间,新注册农产品品牌15个,实现绿色农产品标识15个,无公害食品认证15个,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产量30万吨。
4、扶贫开发
?? “十一五”期间,坚持分类指导、整村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落实扶贫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全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到2010年,帮助59个贫困村2.7万户9万贫困农民实现脱贫;巩固“十五”扶贫开发成果,帮助5万户脱贫农户13万脱贫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做好异地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五年间,实现移民搬迁800户。
(四)积极发展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快速提高第三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到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4亿元,年均增长29.3%。
1、物流产业
树立大商业、大物流的观念,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并逐步对交通、批发和零售等流通业进行整合,拓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业的水平。
突出抓好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发挥土特产品比较优势和环西丰同质资源区域优势,投资2.5亿元建设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年实现交易额80亿元,税收2亿元。并运用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现代化经营手段,快速做强做大,形成对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和强辐射,使我县成为辐射全国以至东南亚地区的土特产品集散地。以交易中心为主体,构建城乡市场网络。“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和完善足球即时比分鹿城市场、贸易城、凯帝商厦和新合作商业城等4个综合市场以及足球即时比分旧物市场、辽北黄牛交易市场、平岗蔬菜批发市场等3个专业市场。到2010年,全县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商流企业达到4家。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建成县城中心商业街2个,社区商业中心5个,发展连锁企业20家;建成3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村屯连锁加盟店、农家店100个。到2010年前,成立足球即时比分客货运出租车公司,建设足球即时比分物流中心,新建3座果菜保鲜库,组建生产资料及农资仓储配送中心。
2、旅游产业
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突出抓好。坚持以绿色为主题,以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景观和农村特色旅游资源为载体,打造生态旅游走廊,与沈铁旅游走廊融为一体。“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冰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力发展绿色田园风光游和庄稼院自助游,积极开发湿地、漂流等旅游项目。突出抓好旅游景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星级宾馆1-3家,打造旅游平台。加快梅花鹿、林蛙、柞蚕、山货野果、名贵中草药材等旅游商品的开发,打造名牌商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到2010年,全县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综合旅游收入3亿元。?
3、社区服务等产业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建设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西丰镇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服务站,提高社区整体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积极筹建足球即时比分信息中心,建成电子商务企业5家,建设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推进“百万农民上网工程”,每年上网农户达50户以上。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建成科技、农业、畜牧等10个服务中心,到2010年,全县各类服务型组织50个,其中农村中介服务组织达到21个。努力拓展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积极发展教育、文化等产业。
(五)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坚持资源开发、节约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逐步实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生态建设
全县生态环境体系布局建设分为中东部低山区、中部河谷区和北部丘陵区3个区域。“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工程。突出以林业建设作为加强生态建设的根本,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通过“林业工程”建设,恢复森林及林地地表植被,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涵养水源能力及森林整体防护功能,重点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小流域治理、生态蚕场以及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绿色屏障,积累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五年间,完成封山育林45万亩,退耕还林11万亩,荒山造林7.6万亩,速生丰产林10.9万亩,新增森林面积25万亩。治理59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万亩,修果树梯田11.5万亩。五年间蚕场补植25万亩,中刈和中刈放拐40万亩,封育2万亩。加快推进饲料改革,促进牛羊舍饲圈养。
2、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噪声、河流、大气等方面污染的整治,规划期间,城镇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源达到II类水质标准,辽河及主要支流水质开始好转,寇河松树段达到II类水域水质标准,水库达到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的标准,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积极筹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十一五”期间,建设一座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二级处理厂,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厂。
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搞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拦蓄地表水,适度开采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十一五”期间,建设河道截潜、人畜饮水等节水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万亩,水资源利用率达到30%以上。加强土地资源综合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占用耕地补偿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切实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规划期间开发整理后备土地资源2000公顷,耕地减少1600公顷,增加耕地面积2000公顷,全县基本农田数达到5.47万公顷,占耕地的90%。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开发和保护管理,实行集约化开采,搞好矿山开采修复整治,恢复植被,做到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融合。建立健全有偿使用制度,确保矿产资源的依法、有序、科学开采。积极开发替代和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废渣、废气和废水的再利用项目,重点抓好齐发公司防腐保温材料等项目建设,切实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功能
???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为释放发展空间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交通事业
完善交通网络,推进网络升级。对县、乡、村三级公路进行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环通,实现村村通油路,屯屯通客车。“十一五”期间,新增县级公路3条55公里,乡级公路16条93公里;新修乡村公路黑色路面100公里;改建、大中修县级以上公路 294公里。重点建设辽开线东段、集锡线、沈平线公路改扩建以及公路通达工程。“十一五”末期,全县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25.8平方米;乡级公路黑色路面覆盖率达41%,比“十五”末增加20%。二级以上公路占县级以上公路里程的63%,比“十五”末增加13%。积极筹划建设县际高速公路, 2008年力争完成过境高速公路工程的立项。完成辽西铁路建设工程,实现与全国铁路编组联网。
2、电力通讯
抓好城乡电力设施建设,巩固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成果,满足城乡电力需求。“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投资1.2亿元的一次输变电工程和柏榆、松树输变电工程;加快通讯手段的升级,加大对基础设施进行投入,提高传输能力,形成功能完备,讯号通达的通讯网络,促进信息化发展。城乡固定电话人均普及率达到28%,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0%,互联网用户1万户。
3、水利事业
从综合防灾的角度出发,形成库、塘、井、窖建设并重,防洪排涝,灌排供水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重点实施东辽河、寇河、石人沟河、小梨树河和碾盘河流域治理工程以及房身、大湾、中和、鸽子窝、乾德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到2010年,寇河等10条流域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的河流达到10年一遇,其它河流达到5年一遇标准。加强诚信水库和城区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到2007年建成投资1.6亿元,库容3294万立方米的诚信水库工程;积极筹建3万吨净水厂项目,使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彻底解决工农业生产以及县城人们生活缺水紧张状况。
4、能源建设
加快新能源推广,建设新兴能源。新建农村“四位一体”模式户1000户,被动式太阳能房2.4万平方米,秸秆汽化站10个。投资1000万元建设型煤厂。积极开发小水电和筹划热电厂。
(七)推进各项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坚持整体推进,分类进行,重点突破的原则,从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入手,推进改革创新步伐,建立灵活有效的经济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
1、民营经济
树立放开、放手、放活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清除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引导民营经济调整结构、创新机制、提高素质、壮大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到2010年,全县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4万户,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90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0户。民营经济总量显著提升,总产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37.4%;增加值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39%,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3.6%;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6.2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8%。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6万人。
2、企业改革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资本全部有序退出的目标。积极探索集体企业的改革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域外资本参与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步伐。对规模企业全面推行股份制、公司化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活力。
3、农村改革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巩固完善土地延包成果。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理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提高山林经营质量。抓好农村五站改革,激发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壮大农民流通队伍。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逐步由管理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变,完善政府结构,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项目程序,完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功能,建设“阳光政府”,打造诚信政府、服务政府,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布局合理、服务高效、资源优化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积极推进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的改革,优化公用事业的管理资源,逐步实现公用事业市场化、民营化,提高服务能力。
5、其它领域改革
贯彻国家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政策,建立比较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实行项目建设的核准制和备案制度,推进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审批监督制度和稽查制度;优化金融资源,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公共财政建设,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满足受教育人口的需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一元户口登记制度。加大文化、广播电视等领域的改革,推进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建立具有活力的社会运行机制。
(八)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建设开放西丰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拓展对外贸易,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利用外资,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对外贸易
深度开发香港、韩国等传统区域,重点开发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市场,努力争取外贸出口自营权,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在出口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上实现突破。重点加强工业出口企业建设,全力发展出口创汇工业。重点扶持东金池有限公司、泰格化工等企业。到2010年,工业产品创汇能力占总创汇能力的60%;加强出口企业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环保认证和安全认证,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打开出口通道;建设规模出口企业。“十一五”期间培育2家创汇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培育5家创汇在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力争组建1-2家出口企业集团。五年间,实现出口创汇4900万美元。
2、利用外资
积极拓展外商投资领域,对重大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方面建设项目对外资企业开放,吸引外资进行建设。重点吸引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外资,实现外资总量的突破。“十一五”期间,新建“三资”企业10家,合同引进境外资金5400万美元,实际缴资3700万美元。
3、招商引资
拓宽招商引资领域,积极开展网上、产权、委托和代理招商等引资途径,提高引资成功率。围绕培植主导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在现有企业改造升级、农产品资源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等方面,实现招商引资的新飞跃。“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总量达到80亿元,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
(九)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科技贡献水平
按照“创新、产业化”的科技发展方针,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农业现代化。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增加产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倡导民营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市场运行的风险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十一五”期间,申报专利50项,培育民营科技企业20家。到2010年,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
1、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重点培育四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支持建设10大农业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搞好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研究、示范和开发。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五年间,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20项,引进和培育种植养殖业新品种20项,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中草药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区18个。
2、工业科技创新工程
拓展生物制药、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纺织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好辽宁宏宇生物科技公司、齐发防腐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辽宁鹿源参茸饮片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到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50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9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0%。
围绕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壮大传统企业和优势产品。到2010年,累计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0项,开发新产品100个。五年内实现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8项。工业产值万元能耗下降10%。
(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教育事业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基础教育。巩固“两基”教育成果。继续调整中小学布局,“十一五”期间,全县中小学调整到96所,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8 所。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推进普及高中教育进程。“十一五”期末,高中在校生达到7000人。西丰高中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十一五”期末确保学前幼儿教育面达到7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体系,“十一五”期末,全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1:2。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末,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实现楼房化。
2、人口与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完善人口目标责任管理,稳定现行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重点做好农村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围绕群众需要,建设全省一流县级技术服务网络。
3、文化和体育
抓好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建设,提高文艺创作和演出水平。发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民间文化队伍。加强群众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建设10个乡镇中心文化站和20个文化休闲广场。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办体育,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六安新区建设一座标准体育馆,并积极建设游泳馆和健身广场。“十一五”期间,要为上级输送各类体育人才200名。
4、医疗卫生
搞好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盘活资源,完善设施,强化服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乡卫生医疗救治网络,初步建立起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新建足球即时比分中医院门诊楼,扩建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新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筹建专科私立医院;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乡建立卫生院,达到有救治能力。五年间,建设郜家店镇、平岗镇、振兴镇、房木镇以及和隆乡五个中心卫生院,新建西丰镇、陶然乡、更刻乡三个防保型卫生院。到2010年,全县农村人口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
5、广播电视
巩固“村村通”成果,抓好网络及设备改造。到2010年,完成有线电视干线网络光缆化改造,西丰镇数字化普及率达到20%。“十一五”期间,在六安新区建设5000平方米的足球即时比分广电大厦,提高传媒水平。
(十一)健全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1、社会保障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乡群众逐步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全县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达到10万人,社会保障率达到28.7%。切实关注妇女、儿童及残疾人和社会老龄化问题,努力完善活动场所和设施,保障其合法权益。
2、劳动就业
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大劳动密集型出口贸易和劳务输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推进就业市场化。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重点建设职教中专、农业三中心、劳动就业中心、文品大全等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安置就业基地,积极促进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切实关注农民工问题,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五年间,开展就业培训2.5万人,实现就业2.8万人,域外劳务输出4500人。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3、人民生活
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合理调节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优化消费结构,扩大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拓宽汽车等高档次消费领域。积极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增加居住面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到2010年,县城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2.5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6.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22平方米。
(十二)加强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
1、精神文明
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教育,强化城乡居民的文明意识、城市意识、环境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净化工程”,搞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使社区、村屯变美、变靓,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全社会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2、民主与法治
认真贯彻党的民主政策,扩大基层民主,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形成健康的政治环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核心凝聚力。认真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县人大和政协工作,发挥各位代表和委员的聪明才智。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为全县发展献计出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进程。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奠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思想是发展的先导。思想观念落后,必将导致思路创新不快,发展手段不强,创业力度不够。要突破“贫困县”的保守思想,跳出西丰看西丰,跳出辽宁看西丰,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实现思想的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求得新的发展空间,进而谋划大思路,寻求大推进,建设大项目,实现大发展。要着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使他们具有超前的发展意识和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形成拼搏向上的动力和氛围,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奋发图强,步步为赢,开创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局面。
(二)解决“瓶颈”,创造发展的广阔空间
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着重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高效的投资体系。首先要广泛招商吸纳资金。继续深化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并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形成快捷、有力的招商网络。抓住各种机遇,积极开展域外招商,广泛吸引域外资金,招引八方人士到西丰投资兴业。其次要利用政策争取资金。认真落实好中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系列政策,利用好扶贫开发和工业项目技改贴息等政策,积极争取扶持资金进行建设。同时制定政策激活民间资本进行投入。再次要完善体系融入资金。加速建立财政扶持、民资参与的信用担保融资体系,争取金融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支持,提高融资水平。
解决建设用地问题,要着重完善城乡建设用地管理使用制度,提高市场机制在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抓好经营性用地、闲置的国有土地、公益事业用地等供地程序,充分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突出做好工业用地与基本农田的置换,利用现有的工业闲置用地置换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盘活城市和农村存量土地资源;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区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为发展工业及公用事业项目规划出预留地,增加建设用地的储备,为规划期内全县发展建设提供土地资源保证。
(三)推进创新,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
加快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创新,为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要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环境,建立良性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配置,形成人尽其才、竞相拼搏的人才体系。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大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经贸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突出选拔一批有头脑、观念新、有胆实、水平高的经济发展带头人,形成较强的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切实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知名企业和海外学子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继续实施大学生支持辽西北计划,积极引进人才,改变人才短缺状况。
(四)打造平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加强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建设完善的公共安全体系。大力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意识。着力加强矿山、建筑等生产领域的安全工作,进一步抓好疫病防治、水利防汛、防震减灾以及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形成无灾早预防,有灾及时救助的安全运行体系,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避免在生态旅游区进行矿山的开采和低水平的工业项目建设,保证生态环境安全。在促进城市建设时,要妥善安排好农民的转移问题,做到农民失地不失业,生产生活有保障。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积极打造“平安西丰”。
(五)完善政策,构筑优良的发展平台
以改善“软环境”为重点,实施“软件”工程建设,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切实形成“洼地效应”。要对激发人才活力、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制定出即切合实际又鼓舞人心的好政策,形成优惠的政策体系,并抓好政策的落实。要建立承诺制,打造执法形象,创造文明、公正的招商环境和发展环境,让投资者真正体会到西丰是创业的宝地,发展的基地,从而集聚人气,汇聚财力,形成合力,促进西丰的大发展。
(六)加强领导,形成有力的实施机制
规划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需要全县上下认真地去实施。而实施的关键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着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落实责任制,使规划实施作为各单位、各部门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并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调动全县一切积极因素,共谋发展大计,共促规划实施,形成发展的长效机制,齐心协力完成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